核技术及应用

简单介绍

 

  核技术及应用是一门综合性学科,研究带电粒子的产生和加速、辐射产生机理、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辐射成像、辐射探测方法和辐射信息处理,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医学诊疗和工农业生产等各个领域。我院目前在该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有:

 

  1. 毛细管X射线聚焦技术及应用

  国内唯一从事毛细管X射线聚焦技术研究的单位,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研发多毛细管光学器件(毛细管X光透镜),成为国际最早开展相关研究的单位之一。多年来在国家航天总公司、教育部、科技部、自然科学基金会等部委和基金会的支持下,研制成功多种软X光和硬X光的会聚透镜、平行束透镜和微会聚透镜。器件研制一直居于国际先进水平,先后申请到美国、德国、荷兰和中国等国内外30余项专利。在X光透镜研制及应用中取得了一批有影响的成果,获得1998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998年X光透镜获得国家重点新产品证书。主要开展以下方面的工作:【1】新型X光毛细管器件研制。开展新型毛细管器件-方形X射线调控器件的研究。该器件具有类似于龙虾眼的方形排列微孔结构,可用于构建大探测面积X射线探测系统,应用于X射线成像、空间粒子探测等领域。【2】基于毛细管光学器件的X射线仪器研发。研发高灵敏度的基于多毛细管光学器件的X射线单晶衍射仪。

 

  2. 辐射技术及应用

  开展高强度、高能量X射线的产生及其性能测量研究,包括基于电子加速器的X射线转换靶设计、X射线能谱测量、电子束辐照木塑复合材料性能改进研究、激光康普顿散射伽马射线探测器研究等;核物理TPC探测器研究。利用BF-电子直线加速器提供的电子射线重点开展了空间卫星太阳电池辐射效应模拟、可控硅半导体器件电子辐射改性、高分子聚合物材料电子辐射交联接枝改性等在环境保护、航天技术、材料及器件改性多领域的辐射技术开发应用研究工作。

 

  3. 核天体物理

    核天体物理是核物理和天体物理交叉形成的学科,该学科利用核物理知识来探索星系演化和元素的起源,阐释恒星乃至宇宙中发生的纷繁复杂的奇妙现象。2002、2007、2015年美国的《核科学前沿》以及2004、2010年欧洲的NuPECC长期规划都把核天体物理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方向将基于中国锦屏深地核天体物理实验室、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国家实验室、北京串列加速器核物理国家实验室、中国散裂中子源等国内外大型核科学装置,对天体演化过程中关键的核物理输入量进行实验测量研究,包括带电粒子反应截面、中子反应截面、光核反应截面、核结构和衰变性质等。

 

  4. 离子束材料改性,先进能源材料

主要研究方向为离子注入材料制备、涂层材料微动磨损行为与寿命预测、hybrid涂层材料制备与性能评估,国际上首次提出涂层材料多维载荷条件下微动磨损寿命FFDP模型,提出的Ni-P-MoS2电极复合涂层在电解水电极上得到应用,5000小时运行后涂层性能衰减低于3%。

 

  5. 核探测器及电子学

核探测器主要从事辐射探测及技术相关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科研方面,主要研究用于大型科学研究装置及核技术应用的各种探测器,涉及气体、闪烁体和半导体探测器,如时间投影室(TPC),高纯锗探测器(HPGe),碲锌镉(CdZnTe)探测器,中子探测器等。核电子学主要开展核系统专用电子学的设计及应用,低噪声前放、核探测器数字化脉冲处理、数据读出等。

 

  人员构成:欧阳晓平院士、华青松、何建军、李玉德、刘志国、王 荣、张涛、苏俊、张春雷、张耀锋、张立勇、林晓燕、潘秋丽、成枫锋、仇猛淋、袁明年。